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 X

穿越历史的古董商第一百四十二章跟我比珍惜钱币?

半个小时后,黄震又一次赶到了沪都博物馆。

刘馆长一脸激动的已经站在门岗旁等着他了。

见到黄震的跑车过来,他连忙指挥门卫把门打开。

随后他走到车旁,趴在车门上对车里的黄震说道,“小黄,东西呢?”

“在包里呢。”黄震指了指副驾上的包,还好他之前已经把东西取出来放进背包里了。要不然现在非露馅不可。

刘馆长连说两声好,之后直起了身体,摆摆手说道,“快去停好车,我在大楼门口等你。”

黄震点点头,一脚油门便往停车场开去。

等他停好车,走回到大楼前。刘馆长已经等在了门口。

见他过来,刘馆长伸着手走向他,“小黄,欢迎啊。没想到你真能给我惊喜,还没几天,就又弄来了一件好东西。”

黄震伸手和他握了一下,然后就被刘馆长带到了之前的那间会议室。

会议室里坐了两个上年纪的老人。

刘馆长介绍道,“这两位都是我们博物馆里资深的研究员。专精瓷器几十年的老师傅。有这两位在,必然不会看走眼的。”

黄震连忙起身向这两位老人问好。

两个老人也不敢怠慢,纷纷起身,和他握了握手。

随后,黄震在三人期待的目光中,从包里拿出那个天青色的水盂。

这东西一出现,三人的目光就再也无法从上面离开。

三人不由自主地伸手向水盂摸去。

黄震咳嗽了一声说道,“三位,我们还是一个一个来看吧。”

三人闻言,俱是一愣,随后相视一笑。

其中一个孟姓老人说道,“我年纪最大,还是我先看吧。”

另一个老人也不甘示弱,“我进馆的时间比你早,理应我先看。”

这时,刘馆长发声了,“我是馆长,当然应该是我先看。”

听了这话,两老瞬间哑口无声了。

很明显,年纪再大,资历再老,在位置面前,什么都不是。

于是,刘馆长心满意足地拿起那个水盂翻看了起来。

两老则是盯着他手中的水盂羡慕不已。

刘馆长看了一会后,放下水盂皱眉不已。

见他这样,黄震心中咯噔了一下,连忙问道,“刘馆长怎么说?”

刘馆长斟酌了半天说道,“没看懂,让两位老师傅看看再说。”

黄震虽然知道这东西年份肯定是够了。

但是他不清楚,被自己玩得面目全非的平行世界烧制出来的柴窑瓷器,和现实时间的柴窑,会不会有很大的不同。

所以他只有等两位老师傅鉴定后的结果。

过了好一会,孟老放下手中的瓷器。

随后会议室里寂静无声,三人都眉头紧锁,没有一个人率先说话。

黄震尴尬地咳嗽一声,打破了会议室的寂静,“三位老师,这个水盂大家怎么看?”

刘馆长想了想说道,“孔老,您资历最老,您先说说看。”

孔老白了他一眼,现在才知道自己资历老,早干吗去了。

于是,他对孟老说道,“老孟,你给说说看。”

老孟顿时无语地看着两人,随即他对刘馆长说道,“馆长,你最先看的,理应由你先说吧。”

好嘛,刘馆长这时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,这两个人都是领国家津贴的高级人才。

自己打不得骂不得,怼了自己,也没办法拿他们怎么样。

无奈的刘馆长,只能尴尬地咳了两声说道,“那我就先说说,说得不好,还望两位老师帮忙补充。”

他指着水盂说道,“众所周知,五代柴窑瓷器一直就是存在于书本上的,从来没有明确的一件实物。”

“然后,这个水盂的形制样式,确实是五代宋初的风格,这点两位老师都认可吧。”

说完,他看向两老,只见孟老点了点头说道,“水盂的器型,还是烧制方式,都是宋初的风格。”

话说,,换源app,.huanyuanapp.版。】

孔老也点头附和了一声,“这个水盂的烧制年代并没有多大问题。”

刘馆长接着说道,“因为没有实物,我们就参照书上所说的,一一对照一下。”

“青如天,这个水盂的颜色就像雨后的天空,这点和书上记载的十分相似。所以这点大家都没什么不同意见吧?”

众人一同摇头表示自己没意见。

“明如镜的话,你们看水盂的表面,透过水盂釉面的反光,我们可以看到人影,虽然没有镜子那么清楚,但古人喜欢用夸张点的词语来表述,这点也是可以理解的。”

“薄如纸这点,我们亲自测量一下。”说完,他走去外面,拿了一个卡尺进来。

接着,他仔细测量一下后说道,“卡尺只能量口沿,最大的数据是零点五毫米,最小的地方是零点三毫米。这已经达到了现代工艺水平或者说是更胜一筹。具体的数据等会儿送到实验室再测量一下。”

最后,他放下水盂说道,“还有最后一项声如磬就不试了,万一敲坏可不好。”

“所以综上所述,这个水盂确实是出自五代柴窑的瓷器。”

说完刘馆长看向两位老师傅说道,“二位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?”

孟老摇头说道,“虽然这些都能对上,但是我们没法断定这件水盂就是柴窑的瓷器啊,没有相关的文史记载,也没有同类的器物做参照。”

黄震一听这话,瞬间想到了一个好办法。他完全可以让李彦记录一下这些宝贝。然后把这本书拿到现代来。

这样,这些东西不都有记载了吗。

不过现在时机还不成熟。等自己试过怎么带书画回来后,才能用这个办法。

不过既然有了主意,那黄震就不担心了。

于是,他问三人道,“三位老师,如果没有参照物,是不是就没法断定这是柴窑的瓷器了?”

三人不约而同地皱着眉点头。

刘馆长给黄震解释道,“我们只能单方面认定这件瓷器,不过这样做之后肯定会有很多质疑的声音。如果日后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柴窑瓷器的话,两件瓷器一样的话,那倒还好,说明我们没打眼。如果不一样,对我们博物馆的名声可以一个不小的打击啊。”

黄震叹了口气,刚想拿回这个水盂,等日后再说。

谁知刘馆长拦住了他的手,“小黄,你别急。我的意思是,我们先送到研究室,检测一下具体的情况。然后再商量一下后续的事。”

他想了想又继续说道,“毕竟在古代,能做出那么薄的瓷器,肯定不会是普通的民用瓷。就算凭借这点,这件水盂也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。”

黄震无奈地笑了,他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确认这个水盂是不是柴窑的。既然对方那么谨慎,看来此行怕是白来了。

不过既然对方这么帮忙,自己也不能辜负对方的好意。


页面连接:http://www.stokercon2017.com/view_0_jjjcw/vwca4cvw.html

e品小说网 玫瑰小说网

首页 目录 +惊喜 下一页

飞速中文网爱书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